美股道瓊斯指數急跌逾800點,全球股市卻出現了全線下挫的走勢。對于A股、港股市場,則難逃跟風下挫的表現。然而,同屬新興市場股市,A股市場的跌幅卻顯著高于其余多數地區的股票市場,如果按照兩年多前的熔斷機制模式,A股市場卻又一次觸及熔斷閾值的風險。
從表面上分析,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先代表,美股市場的暴跌,引發全球股市的恐慌下行,似乎還是存在一定的道理。與此同時,從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的跌幅水平來看,則基本上出現3%、4%的普遍跌幅,而A股市場出現單日暴跌5%以上的走勢,尚且不算特別意外。
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與其余絕大多數的股票市場相比,A股市場在發生單日跌幅超過5%的走勢之前,早已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50%以上的累計跌幅。至于創業板指數,則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內出現了近70%的累計跌幅水平。由此可見,同樣是發生單日暴跌的走勢,但A股市場的暴跌似乎顯得用力過猛。
2016年1月27日,A股市場創出了2638.30點的新低位置,市場稱為熔斷底。本來,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內,熔斷底的支撐力度還是非常有力,但時至目前,作為曾經的強支撐,如今卻被市場有效擊穿,并創出了2560.32點的新低位置。對此,自2014年11月以來的杠桿牛市成果,已經被全部吞噬,而曾經高度活躍的A股走勢,卻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回憶。
實際上,與上證指數相比,深證成指、中小創業板指數創出新低的時間更早一些,而按照目前的市場指數來看,卻基本上處于2014年7月前后的低點水平,而對于上述市場指數而言,實際上早已把前一輪牛市行情的成果全部吞噬,并提前創出了調整新低點。
3000點,曾經被市場認為是政策底部。然而,在不經意間,A股市場距離3000點已經有近500點的空間,而股市從現在回升至3000點的水平,也足以稱得上一輪中級反彈行情。至于各大市場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,則再度創出近年來的新低水平,但不管股市估值多么誘人,市場的非理性殺跌情緒也似乎沒有絲毫的減弱,而對于現階段的A股市場,更像處于一種極端非理性拋售的狀態。
本來,如果股市尚且屬于理性調整走勢,那么還可以通過市場自我調節來完成熊市末端的調整過程。但是,當原本的理性調整逐漸演變成非理性乃至極端下跌的狀態,恐怕也需要一些政策利好給予配合,以實現股市的穩定。
事實上,對于穩定股市,最首要的還是需要聽到管理者的穩定聲音與正面有利的態度。雖然從實際操作層面上,這對于股市企穩帶來的影響比較有限,但起碼展現出一種積極的態度,對穩定人心,穩定資金恐慌情緒帶來基礎性的積極影響。
再者,則需要實施一些具有實質性穩定市場的系列動作。例如,對于大股東減持潮的現象,A股市場需要制定出更進一步約束大股東減持頻率的細化規則,并對頻繁減持、違規減持者給予更嚴厲的懲罰,以提升股票市場的震懾力。同時,可以通過稅收調節等方式,對大股東持續減持的現象帶來約束。又如,對于IPO核發節奏進行適度放緩,具體操作中,可以從每周一批次的IPO核發速度調整為一個月核發一次,并對單批次的IPO募資乃至單月募資總額進行大額縮減,根據市場環境的好壞進行靈活調節等。
退一步來說,假如A股市場仍然處于極端非理性的下跌狀態,且已經超出了市場的承受底線,那么則需要制定出更具影響力的救市動作。其中,最直接的做法,是實質性降稅減負,其中包括印花稅調降、股息紅利稅的降低等,這也是比較直接的救市做法。此外,要想達到迅速穩定市場人心的效果,則是直接停發IPO,待股市環境有所好轉后再行重啟。至于真正意義上的平準基金設立,則更具有參考性,這對于未來A股市場的持續穩定帶來比較積極的影響。
談及A股市場的IPO問題,在IPO發行常態化的定調環境下,實現IPO隨報隨上的發行方式卻成為了現階段的重要目標;蛟S,從政策層面的角度出發,現階段的股市走勢,卻給了管理者出了一個難題,究竟是堅持IPO發行常態化的模式,加快向IPO隨報隨上發行方式靠攏,還是先穩定住股市,暫緩一下IPO核發任務與發行目標。對于這一選擇,或許還是會對A股市場的穩定帶來不少的影響。
外圍股市非理性下跌,可以認為是A股暴跌的導火索。但是,縱觀過去三年多A股下跌超過50%的表現,顯然不能夠完全歸咎于外圍市場環境的表現。通過這一輪非理性的調整,也確實需要引起A股市場治市方式以及制度改革的自我反思,如何穩定住A股市場,不至于深陷系統性風險的困局,仍然是當下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。 |